首页_傲世皇朝平台_注册登陆
首页_傲世皇朝平台_注册登陆
玄武注册-招商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3-05 21:05    文字:【】【】【
摘要:玄武注册-招商 (一)会计智能 目前,国内鲜有学者对会计智能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论述,本文在此尝试进行探讨。按照知识阈值理论,智能由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知识数量决定,一个机

  玄武注册-招商(一)会计智能 目前,国内鲜有学者对会计智能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论述,本文在此尝试进行探讨。按照知识阈值理论,智能由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知识数量决定,一个机器或系统有智能是因为它具有可运用的知识,该理论认为“智能就是在巨大的搜索空间中迅速找到一个满意解的能力”。根据这一定义,智能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对象具有灵敏准确的感知能力(知识的获取);具有正确的思维与判断能力(知识的分析);具有行之有效的执行和决策能力(知识的运用)。人工智能通过模拟人类的智慧,建立具有知识获取、分析和运用能力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在人工智能理论的基础上,会计信息系统论将现代会计方法体系与电子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认为会计是一个提供经济信息的系统,试图揭示会计的本质。会计信息系统论突出了现代会计的功能性作用,体现了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实际应用。根据会计信息系统论,现代会计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其将在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后,向智能化方向前进。可以说,会计智能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是人工智能或商务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范畴。据上所述,本文认为会计智能是会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技术获取、分析、运用会计信息或知识的能力。会计智能实质上就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具体而言,会计智能就是以智能方式获取会计信息,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分析,形成财务报告,提出经营管理建议,并通过网络、通信等手段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为其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二)物联网及其技术架构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最早由ITU(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明确提出,之后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并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2009年IBM公司总裁彭明盛(Samuel Palmisano)基于物联网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战略,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积极回应;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制订了物联网战略发展计划;在我国,总理于2009年提出了“感知中国”,并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目前,学界和业界还尚未对物联网的定义形成一致说法。我国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欧盟等都曾对物联网的定义进行过阐述。通常认为物联网是一种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各种物体信息,并通过数据交换、通信等技术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定位和管理的网络。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而扩展起来的网络,具有智能化、网络化等特征。物联网从本质上讲是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联网融合了感知、网络、通信等人工智能技术。从技术架构上看,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主要是通过传感器、RFID(射频识别)标签、二维码标签、GPS定位系统等感知终端来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网络层主要是将从感知层获取到的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应用层主要是通过商业模式提供各种信息技术服务或平台,实现物联网与用户之间的对接,满足用户的各种实际需求,达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目的。物联网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7月我国首部物联网蓝皮书《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l1)》综合分析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优势,认为我国物联网上游的技术和产业已基本成熟,下游的应用已广泛存在,产业链条已经初步形成,预言我国将进入前景无限广阔的物联网时代。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实际应用,会计智能化程度将得到提高。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核算和实行监督,即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收集、确认、处理和传送各类会计信息,反映客观的经济管理活动,并通过指导、控制、调节等手段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支持。如今,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把整个地球连接成了一个智慧的信息网络,为会计信息的自动收集、处理和传递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物联网将使会计信息获取、分析和运用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会计核算智能化和会计监督智能化。

  伴随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智能包装通过对包装材料的更新换代升级、通过改造包装结构、通过整合被包装物信息管理,实现被包装物的人性化的智能化的目的、要求或功效。智能包装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我国尚处于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智能包装以其智能化、人性化、交互式等功能越来越受关注,本文拟对此进行研究,以期能抛砖引玉。

  智能包装在识别和判断产品品质、延长产品货架寿命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使其在食品(包括饮料)、医药、日化用品、物流管理等多个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包装在信息控制,产品信息的可追踪性方面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智能包装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主要指智能外包装能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湿度、温度、光敏、压力、时间和气体含量等参数进行性 “识别和判断”,并进行智能化自动调节,延长被包装物货架寿命。区别于传统的食品包装袋上打印的有效期,智能包装采用变色指示的形式指示食品有效期,还能智能化控制食品品质和新鲜程度。

  许文才、曹国荣(2007)认为“活性包装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的研发方向:活性包装标识(智能标签)和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包装技术。[1]”我们认为食品智能包装,可分为指示型和控制型两类。指示型智能包装,指对包装材料嵌入特殊化学物质(如Fe元素)、合成材料,当被包装物的气体含量(如H2S、CO2)、温度-时间、湿度、微生物含量等超过一定标准时,外包装材料出现某种颜色变化,以指示被包装物的新鲜程度。指示型智能包装因其能用颜色变化的形式直观反应食品的品质变化,又称变色包装。贺宇红(2005)介绍了法国不二价超市运用时间温度指示器(TIME & TEMPERATURE INDICATOR, TTI)指示型活性包装和美国加州门罗帕克市使用的INTELIMER包装膜控制型活性包装技术[2]。

  目前被设计用于包装鲜肉及乳制品的温度-时间指示器(TTI)以温致变色油墨标签的形式,来判断任何对温度敏感的产品,特别适合用于测定产品的货架寿命、冷藏条件等,这种智能包装设计同样可用于告知经冰箱冷冻后啤酒的温度、肉类产品的新鲜程度及是否变质等。新鲜果蔬会因破坏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而食用度下降,采用含Fe元素智能包装气体指示剂,能判断被包装物的内部O2含量、H2S的含量。采用能分析食品酶、抗体和细胞并能将生物信息转换为物理信号的生物传感器智能包装,通过物理信号测定禽肉二胺(腐胺、尸胺和精胺)的浓度,以判读禽肉的食用度。

  控制型智能包装,指对包装材料嵌入对包装材料嵌入特殊化学物质(如去氧凝胶层)、合成材料,或对被包装物的内部构造进行智能设计,对被包装物的气体含量(如H2S、CO2)、温度-时间、湿度、微生物含量等进行智能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品质。控制型智能包装,通过调节包装材料与食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和新鲜度,我们称之为活性包装。

  脱氧是保持食物新鲜度的技术,采用智能化脱氧包装,可以使包装内的O2浓度将至0.01%。日本Mitsubishi Gas Chemicals Yoshihisa Sakakihara公司研发的二价铁类内贴式去氧剂和美国新泽西州一家公司研发的可氧化聚合物内层,都能有效地捕捉并消耗包装袋内的氧气,控制食品氧化速度、抑制细菌繁殖。[3]乙烯气体能加速蔬菜和水果的成熟和老化,含有高锰酸的硅胶配合脱氧剂使用,对水果储藏和运输有绝佳效果。采用硅胶、石灰、氧化钙等干燥剂包装鱼类,可以有效降低包装袋透湿率,延长鱼类货架寿命。

  单一薄膜的使用性能往往有—些局限性,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因此多层复合薄膜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使包装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1]Nisin(乳酸链球菌素),又称尼生素,它是由乳酸链球菌合成的—种多肤抗菌素,用涂有尼生素的PE材料包装液体类食品或真空热狗包装,可以有效减低有害细菌数量。[4] DuPant公司利用天然抗菌材料甲壳素,将其涂在外包装上以控制食品质量,在不同的PH值下,水蒸汽的透过率可是实现交联控制。[5]

  由Crown Cork &Seal公司和Tempra 技术公司合作研发的智能包装产品自动冷气罐,通过罐底凝胶层、管壁干燥剂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3分钟内就能使355ml罐装饮料温度下降至16.7℃。雀巢公司推出的330ml自动加热牛奶咖啡罐通过罐底层置水和生石灰化学反应释放热量,3分钟后咖啡可以达到约60℃。[6]为防止营养流失,欧洲研发了一种智能易拉罐,当开启易拉罐时,罐内压力骤降,附着在管壁的微量元素自动释放并溶解于饮料内,大大降低了产品在储存运输阶段的营养流失损耗。[6] 由美国RUTGERS大学研发的智能化微波加热包装,该包装把食品加工信息编入到RFID智能标签,由微波炉内置的标签扫描仪和微处理器自动获取相关食品信息,自动对食品进行最优化热处理,获得食品最佳食用品质。

  据统计,2006年全美智能包装市场领域,食品智能包装占到了70%以上,[7]成为智能包装市场最具应用活力的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低成本的TTI标签一经问世,制造商普遍意识到其在降低食品腐烂现象、延长食品货架寿命的积极作用,智能包装在食品和饮料市场份额也相应地出现增长势头。彭珊珊、蒋侬辉(2005)认为21世纪食品包装的趋势为:无菌包装、绿色包装、功能包装、智能包装、方便化包装、个性化包装六大类[8],其中无菌包装、绿色包装、功能包装大部分都是利用智能包装材料对食品品质进行控制,因此也可以归类为智能包装。

  1.2智能包装产品层出不穷,在医药领域亦有不俗表现。指示型智能包装和控制型智能包装能保证药品质量,降低O2和湿度对药物效能损坏。智能包装药品还能提高服药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张改梅(2007)[9]介绍了瑞典CYPAK公司、丹麦BANG &OLUFSEN MDICOM公司、加拿大INFORMATION MEDIARY公司、美国DDMS公司相继推出的药品泡罩智能包装,当每一粒药品被取走时能记录取药时间并将信息传递给医生。丹麦BANG &OLUFSEN MDICOM公司研发的名为“援手”(HELPING HAND)药品有声智能包装,能定时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信息方式通知患者服药。使用RFID标签技术跟踪药品,可以有效地打击假药市场,并提高药品详细信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提倡使用RFID作为药品防伪的手段之一。[10] ENVISION AMERICA研发的可发声标签系统,可帮助有视力障碍的患者、文盲等了解药品的服用说明、注意事项等。

  申晟(2006)对目前药瓶进行了智能化包装设计构想,他摆脱了目前药品旋帽设计的束缚,以“金施尔康”为例提出开启滑动开关并使药丸计量从滑道划出的容器设想,方便实用[11]。阳康丽、袁志庆、陈洪(2006)也认为智能材料在药品保存、药效保持方面具有的积极作用,“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纳米技术等先进技术与药品包装材料相结合,可望开发出具有药品质量自检测、防伪、定时提醒患者吃药、破裂时能自修复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药品包装材料,对于延长药品保质期、方便患者用药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智能药品包装材料必将是材料领域长期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和热点。[12]”

  1.3 RFID智能标签在日化产品的防伪领域有不俗的表现,指示型智能包装在日化产品的显性使用领域更有突出成绩。SUN CHECK通过变色包装来提示紫外线强度,并提示用户选择相应的防晒指数及防晒品。宝洁公司SK-ⅡAIRTOUCH粉底包装使用电离技术将粉底颗粒涂抹在皮肤上。NANO MARKETS公司研究表明,总体上来说,全球智能包装市场值2011年将增长至48亿美元,2013年将增长至141亿美元[13]。

  1.4 智能标签RFID产品包装技术已在欧美国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包括沃尔玛连锁超市、保洁公司等企业都在努力推广RFID标签技术。借助RFID智能标签,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均有可追踪性,制造商和用户可以实时了解产品库存、流通、保质等信息,这在物流管理中能预测顾客购物情况,优化库存管理,整合资源,建立信息化仓贮管理C3I系统[14]。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要求其供货商2005年前全部启、RFID标签技术管理货品,作为其供货商之一的DAISY BRAND公司已经从RFID智能标签技术获得内部管理快捷之处。该公司包装设计市马克·布鲁斯介绍说,通过RFID系统智能管理使“我们精确地知道每一辆车的货物装载情况,这个系统帮助我们确信没有装错货物的情况发生。[15]”

  保洁公司启用RFID智能技术整合物流供应链,每年可减少15亿美元的经营成本[16]。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全球预计每年将需要约1万亿枚射频标签,其中大多数将是用在智能包装上。[17]

  2.1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当下,假冒伪劣产品猖獗,食品安全在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和政策缺失条件下,加强智能包装强制使用管理,广泛推广可追踪性RFID智能标签和防伪智能包装,对保障食品安全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有专家预测,将来法律将出台具体条文,规定某些易腐食品必须强制使用安全智能标签,方便消费者选择安全放心的食品,规范市场秩序。

  提高产品的使用率和制造商的生产效能,减少浪费。统计显示,英国家庭中每年要扔掉约830万吨食物,其中约有36.4万吨食物因为超过了最佳食用期而被扔掉,有3.9万吨食物是尚未开封的[18]。假使在食物包装技术上采用智能包装,及时提示用户食品的最佳食用期及有效期,定能大幅度减少浪费。同时,也能及时提示制造商,采取相应对策快速处理。

  加强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管理。RFID智能标签,使得产品从生产到运输、储存阶段皆有可追踪性。借助网络管理系统,控制中心能对货架产品和在线产品、库存产品信息整合,实现供货商、运输、资金、人工等资源合理调配,优化物流管理,建立智能型物流体系。

  2.2 智能包装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在西方国家已出现蓬勃发展势头,不断涌现的智能包装新材料、新技术,给包装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利润空间。据美国NANO MARKETS市场调查公司统计显示,至2011年全球智能包装市场产值已增至48亿美元,到2013年将达到141亿美元。[7]在欧洲,智能包装业被列为未来最具市场潜力、最具利润空间的产业之一。当前,全球各大加工商都在争食这块大蛋糕,国内企业却表现相当沉默。

  在中国,智能包装业起步晚、发展慢,高成本成为制约我国智能包装发展的第一道门槛。科研人员不足、资金缺乏、市场接受速度缓慢,也是制约我国智能包装企业兴起的重要原因。[7]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武文祥在2006年中国国际特种印刷暨智能识别(RFID)技术展览新闻会上指出:我国的特种印刷和RFID技术无论是市场规模、产品水平,还是品种规格、消费水平,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种印刷和RFID技术推广以及进入中国市场的应用将成为今后的热点。

  2.3 智能包装,作为包装设计的新兴子类学科,融合了包装设计、新材料研发、微电子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等多种学科,是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这一领域的学科理论基础、定位、研究对象、学科架构、研究方法等层面处于空白阶段。在科研、教学领域,需要大批领军人才。在政府层面,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大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给予必要的宣传、引导和监督。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极大地推动了国内RFID智能标签的发展,北京奥组委为确保食品安全,对奥运村食品全程启用RFID追踪管理。尽管国外智能包装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处于起步阶段。这对我国智能包装业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相信,中国包装业会以此为契机,以RFID为突破口,在世界包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1] 许文才,曹国荣等.国外软包装材料的现状及研发方向[C].包装工程,2007,28(8):2.

  [2]贺宇红,“活性食品包装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J].中国包装,2005(2):96.

  [3]陈潇楠,王斌等.食品智能化包装研究进展[J].商品与质量,2011(12):155.

  [8]彭珊珊、蒋侬辉.食品包装新理念[J].包装工程,2005(2):169-182.

  [9]张改梅. 智能包装技术及其应用领域[J].印刷技术,2007(10):19-22.

  [11]申晟.以人性化为向导的三种包装设计新构想[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20(1)9-11.

  [12]阳康丽、袁志庆、陈洪.论药品包装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包装工程,2006,27 (4):297.

  [13]聂泳华.化妆品智能包装一枝独秀[J].中国包装工业,2006(12):34.

  [14]韩景平,王渝珠. 二十一世纪的包装产业信息化[J].中国包装工业,1996(4):18.

  [18]樊美娟.智能包装的概念及分类[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2(2):10-13.

  智能建筑主要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化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在这种建筑环境中,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智能化工具实现建筑物功能的转化。智能建筑不仅集聚了当今科学技术的精华,其技术基础主要包括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智能建筑核心优势在于节能,这也是世界性的大潮流与大趋势,同时也是当前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更是当前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与热点。智能建筑的内涵精华在于其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发展理念,凸显了智能建筑的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发展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更好地实现智能建筑的资源共享。

  智能建筑最初起源于西方,其开拓了新型的建筑设计方式。随着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其设计风格逐渐流传到中国,在中国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智能建筑最先出现在国外投资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与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的,虽然智能建筑的普及率不够高,但是吸引了众多建筑设计师的关注,而且一些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学者专家积极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能建筑设计有效地推动了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1995年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了《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与设计规范》,这些都促进了通信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同时,智能建筑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而且其划分标准逐渐演变成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三级结构,这三中结构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对于智能建筑而言,其最开始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然后需要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具有设计的潜力,而且在这种潜力的背后能否进行有效的施工。这种三级结构通过合理的方式推动了当前智能建筑的逐步发展。智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房地产行业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一些房地产商已经意识到智能建筑的潜在价值。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批量进行智能建筑开发,并将建筑开发区域拓展到西部,同时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建筑设计师与施工队伍,在这背后也潜存着一些隐患。为了避免智能建筑的非法发展,国家建筑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智能建筑的不合理发展,这种不合理发展的规范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其质量标准。

  3.1智能建筑的发展影响当前正处在信息时代,智能建筑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前景广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建筑的发展格局。同时,国际社会合作与互融的趋势明显,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也日益深刻,这将会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模式与管理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以往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未来的建筑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智能建筑的体系结构在信息技术全面发展以前,智能建筑的设计仅仅局限于传统建筑的优势功能,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功能将倾向多元功能的开发,将建筑的居住功能向纵深方向拓展,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智能操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的改变不是体现在量的累积上,而是一种结构的革新,这种革新更多体现在内涵的改变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智能建筑的内在功能具备了机器人的实际操作程序,甚至超越了智能机器人的操作水平,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能够体验到效率高、舒适性强。(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在智能建筑未有得到发展的时候,建筑管理制度倾向于市场化,以房地产市场的行情来调整管理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的高速发展迫切改变当前的管理方式,而且这种管理需要从体制上进行革新,改变以往束缚智能建筑发展的规章制度,真正将智能建筑的发展推向市场,使智能建筑的发展适应不同的市场信号,实现智能建筑的良性发展。同时,国家对智能建筑的管理更加注重人文因素的注入,根据智能建筑的发展情况,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方式,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3)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促进人们对智能建筑服务模式的探究在智能建筑发展的初期,人们的建筑设计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伴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设计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能够促进当前智能建筑的发展,而且还能改变智能建筑的服务模式,以往智能建筑的服务模式仅仅依靠物业服务,而现在更加倾向于智能化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服务效率,而且还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

  3.2智能建筑未来的演变进程伴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智能建筑的认识更加具体,下面就其具体类型发展趋势进行介绍。(1)智能化办公楼随着行政办公效率的提升,行政办公空间日益缩减,智能建筑在此类建筑上的发展趋势较小,其所占比例为3%。但是智能化办公楼对智能化的要求较其他类型的建筑物标准较高。根据以往相关研究,智能化办公楼不仅能够改善办公环境,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而办公效率的提升也能够促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2)智能化医院智能化医院更加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这得力于计算机的诊断与处理功能存在较大的潜力,这种潜力能够迅速提高信息储存容量与运算顺序。根据相关研究,计算机在开方、医疗、远程会诊等方面具有较快的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医学手术的涉及面较广,其中包括医学研究与医学教育等。医院智能化功能能够带动以医院为代表的智能化建筑的发展。(3)智能化学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学校多数采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教学手段,这些都是智能化学校最原始的模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手段更加倾向于智能化,而且智能化教学能够发掘优势潜力,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拓展。由于信息化水平较高,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较高,其更易采用智能化的操作手段进行实际演练。在一些智能化学校存在一种虚拟学校,是一种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全程教学,其中包括在线布置作业、批改答卷、讨论教学、公布教学计划等。(4)智能化公寓智能化公寓是指将住宅中各种通信设施与实际的运用功能进行较好的链接,这些链接可以与智能化公寓进行互动,实现公寓各种功能的展现。智能化公寓能够为人们的起居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社会的创意生活。在表1中可以看出智能化公寓未来的发展趋势较好,其所占的比例最高,这充分说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前景广阔,与之对应的房地产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人造物从手工艺制作向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转变,能源的革命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巨变。20世纪的信息产业革命使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纵观人类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造物”(包括手工艺品和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出的产品)的发展史。“人造物”的创新则是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的因素,而智能化则是“人造物”的重要发展趋势。

  如今,智能产品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面部识别技术让使用者仅凭自己的脸就可以打开房门;智能马桶可以根据粪便检测出使用者近期的健康状况,并与个人的电子病历同步记录;苹果公司的iPhone指纹识别技术降低了手机购物存在的资金盗用风险……这些已经实现的智能产品,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也让我们憧憬着更美好的明天。

  人类的智能化生活,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科技支撑之上。新材料的发明,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支撑着智能化设计。因此,智能产品一定拥有高科技含量,其必然伴随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和创造,这是智能化生活的前提。

  智能化生活的特点是使生活便捷化,节约人的体力和时间。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制造再到数字控制,体现的不仅是科技的发展,也是人类不断节约体力的过程。智能产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这种体力节约再向前推进一步。

  智能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在智能化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在深度和频率上都被弱化。就像很多学者认为的那样,我们正在构造一个由大量幻景、人造物和虚假表象组成的社会[1]。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朋友聚餐、家庭聚会变成了大家刷微博、玩微信的场所,传统的寒暄问候和面对面的交流逐渐被虚拟的交流方式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一串串可以存储和复制的代码所取代。但情感交流是人类的天性,这种科技带来的虚拟必然会引起精神的孤独感和情感的异化。

  产品的智能化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地进行购物、医疗诊断……传统体力劳动逐渐被按键所取代。但过分的智能化,会增长人的惰性。在能够遥控操作的情况下,人在本能上不愿亲自动手操作。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长时间如此,人的部分功能将会面临衰退。智能产品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却可能带来人体功能的衰退。

  产品设计的最终对象是人,产品创新应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体现为:一是要考虑人的身体健康,智能产品要能给人适宜的体力负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劳动本能。例如,残疾人康复器械的智能化设计,适宜的负载对于病人康复是十分必要的,倘若只是一味地追求智能化而降低对病人基本操作能力的要求,结果只会本末倒置。设计具有沟通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特质,应通过其强大的物质属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2]。因此,智能产品创新应始终有一个“度”,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走向完全智能化的极端。

  产品的智能化,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伦理风险。如生物克隆技术,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克隆出“产品”意义上的“人”,但这会给人类带来不可预料的伦理风险。“设计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也有可能把世界变成垃圾场。”[3]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智能产品创新也“表现为对人的‘自由’的介入”和对伦理规范的遵循,[4]厂商、设计师、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应被纳入到伦理的规范中。在产品创新时,要符合人与人、人与“人造物”、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

  智能化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种生活模式应是可持续的,只有这样,才会真正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谐调发展。当前,受经济利益驱使,有些智能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某些产品的所谓升级仅是外观的更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创新。这种情况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浪费。因此,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要以可持续的原则对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做出全面、科学的规划。

  当今,智能化已经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趋势。探讨智能化设计的设计原则有着先进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智能化是产品创新、发展的动力。要本着要健康、伦理、可持续的原则,消弭智能化生活带来的健康风险、伦理风险和对环境的伤害。用科学的原则,为人类的智能化生活探寻一条长久的发展之路,在可持续发展中彰显人的智慧和价值。

  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由山洞,逐步发展为茅草屋,石筑房屋等等。人类的生活方式也由群居演变为分阶级等级居住。各种用途的建筑物也在逐步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建筑方向。量变的积累,引发质变。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进步,智能建筑设计的出现是必然的。智能建筑是建筑的一个质的飞跃。它将建筑的定义提高了一个层面。

  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各集团,研究中心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美国智能建筑研究中心提出:智能建筑是通过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国际智能工程学会说:建筑设计包含了可提响应的功能,用户对建筑物的适应性,及信息技术的灵活能动性。智能建筑是系统的综合,安全,有效,舒适,节能,使用功能强,充分利用投资,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满足用户实现高效率的需要。

  我国从2006年12月29日并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同时废止。该标准对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不同类型的办公建筑,交通建筑等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同时也重新审定了智能建筑的定义: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将不同功能的智能化系统联系成一个整体,最后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维护公共安全,以及时应对社会的各类突发危险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

  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的建筑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

  智能建筑开始于80年代,其鼻祖是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CITY PLACE)。它是由一座金融大厦改造成的。随后,英法等发达国家开始注重设计发展智能化建筑。根据相关材料介绍,目前美国的智能建筑占新建筑的70%,日本的智能建筑占新建筑的60%。我国智能建筑所占比重较少,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是也取得了较显赫的成绩。

  智能化建筑代表了建筑一个新的层面,首先它必须有创新设计意识。不断的创新才会有发展。逆流而上不进则退。其次,智能化建筑要体现实用性以及人的中心地位。智能化建筑主要是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稳定,便利,低耗能的环境。智能化建筑一旦脱离实际,一味地追求高端、华丽,将失去原本服务人民的基本意义。再者,智能化设计应当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安全防控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智能化建筑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建筑设计需要向多层面发展,由平面设计延伸至三维甚至四维设计。

  低耗能是智能化建筑的应具备的显著特点。比如,汇丰银行于2006年在墨西哥城金融和酒店区的中心设立了新的总部,该办公楼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认证。这一荣誉的获得要归功于大楼先进的照明技术和控制系统。办公楼层均采用开放式设计。采光自然。同时配备专门设计的M51光学系统和T8 4100 K灯管,照明光感令人感到舒适。每个照明灯具都可以单独控制,并且此套照明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来调节亮度,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减少了灯光污染。

  智能建筑由多个系统优化组成。每个系统都可发挥其最大优势。例如,烟台市银贸大厦是一座集办公、商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建筑面积1 500m3。大厦智能化系统包括楼宇自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紧急广播/背景音响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了达到高要求的智能化系统水平,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严格按照智能大厦3A系统的集成模式对整个大厦进行智能化设计。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将各个子系统联系在一起。并使各子系统达到最优化利用。

  智能化建筑是高端信息技术的产物,其基础仍是建筑设计。应将信息系统的线路相对集中,隐蔽,营造一个更宽阔的空间,减少压抑感,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环境。适当的加高层高可以方便日后的升级改造等工程。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实例的列举指出,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并深化各种智能化系统,提高建筑的智能化设计水平,学习各国的先进智能化建筑设计方法,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稳定,高效率,低耗能的工作及居住环境,并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与激情。这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同时也响应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友情链接: